“互聯網+”背景下 中細軟引領知識產權行業發展方向
發布時間:2015-09-24
第六屆中國專利信息年會于2015年9月1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閉幕已經有些日子了,但這屆年會上討論的一些熱點話題卻在業內繼續發酵,持續地引起大家的關注與討論。尤其是“互聯網+”背景下知識產權行業的走向,成為整個社會的關注焦點,而這也是本次年會的戰略合作伙伴、全國知識產權行業的領軍企業中細軟特別關注的一個話題。
“互聯網+”影響整個知識產權行業
當強勁的“互聯網+”之風席卷而來,知識產權行業也迎風而上。一些全新的知識產權電商,正用全新的服務模式,在業界掀起不小的旋風。關于創新與知識產權關系的話題,成為全世界討論的熱點。本次年會上,針對這個話題的發言也不少,比如高通公司副總裁Jason Kenagy就創新、分享、合作對行業發展的促進、中細軟集團執行總裁王波濤就創新驅動下的知識產權科技、飛利浦專利律師彭凱就知識產權作為驅動創新的商業工具、奇虎360總法律顧問傅彤就互聯網創新下的知識產權戰略等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高通公司副總裁Jason Kenagy
中細軟執行總裁王波濤表示,“互聯網+”給知識產權行業賦予了新的意義,它可以優化知識產權業務模式,提升運行效率,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標準化。王波濤說道,“互聯網+”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知識產權行業未來之路集中在兩個方向上:一是互聯網技術推動了知識產權業態和格局變化,尤其是大數據帶來了新的業務模式,新的營銷模式;二是知識產權行業可以通過幾種模式與金融結合,這樣既促進了知識產權行業的發展和生態建設,也是對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

中細軟執行總裁王波濤
利用新技術提升服務質量
知識產權服務,是一個融合了科技與法律的高知、高端的服務,對專業性、保密性的要求非常高,對從業者的專業知識以及職業素養也有著很高的要求。知識產權服務質量很重要,但很多時候,服務質量的高低又不是短期內可以看出來的。以專利代理為例,一件專利申請代理質量的好壞,可能要等到其獲得授權之后真正使用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在專利許可、專利無效、專利訴訟等市場“實戰”中才能體現出來。正是因此,有知識產權代理服務從業者擔憂地表示:新興知識產權電商平臺因為缺乏專業性的訓練,可能會對知識產權行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中國專利信息年會會場
當然,有擔憂并不意味著排斥。在“互聯網+”的大潮之下,任何企業都不可能逆轉這種行業發展的新趨勢,而是要注重取長補短,既要做好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儲備,在專業性上練好基本功;又要熱情擁抱互聯網這種新技術,將新技術為我所用。在這方面,中細軟再一次走在了整個行業的前頭,更大化地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用于提升知識產權服務的質量和用戶體驗。中細軟通過互聯網、云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方式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行業創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